由香港賽馬會主辦、東華三院協辦的「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今年踏入第12屆,為年齡介乎17-25歲的青少年提供基本新聞工作訓練,本年度更透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支持計劃活動。為期六個月的課程採用互動形式,並由資深傳媒工作者擔任導師向學員傳授心得。
朱家禧(左)於今年十月獲馬會推薦隨東方足球隊到菲律賓,與另一名「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學員,越洋直擊報道亞冠二級聯賽。圖片由香港賽馬會提供
這個實戰課程不但讓學員學習理論知識,更可提升語言表達和溝通技巧,並在參與實務體驗和活動中,培養責任感和處事態度。計劃至今已有超過70位畢業學員,先後投身傳媒或體育相關行業。計劃由即日起至2025年1月6日接受報名。
本屆計劃的導師陣容強勁,主任導師包括資深體育傳媒人郭子龍(錄像製作)、資深體育記者司徒子文(攝影)、資深傳媒人余家強(寫作)。至於課程導師則包括體育傳媒人及廣告創作人陳祉俊、資深體育評述員張丕德、資深傳媒人趙麗如、《體路》創辦人及主編徐飛、香港遊艇會公共關係經理林綺淇、香港體育學院社區關係及巿務總監李忠民、傳媒工作者及言語治療師梁凱寧、體育內容製作人梁立民、資深體育傳媒人李漢源、資深體育評述員李德能、多媒體製作人馬啓仁。
網頁:計劃詳情及報名— https://campaign.hkjc.com/ch/withyou/activities/jsr/index.aspx
曾參與計劃的學員亦現身分享自己加入計劃的得著,第11屆學員 、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三年級生朱家禧表示,自己曾是中學足球校隊、熱愛港超和英超的朱家禧,透過社交媒體得知「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而馬上報名,「自小已喜歡看體育新聞,所以對這計劃很有興趣,希望藉此接觸有關體育記者的工作。」
朱家禧回憶,在參加計劃的半年,課程導師之一、前主播梁凱寧為他帶來深刻印象,「以前在電視看她報導新聞,在計劃中她教大家咬字、糾正懶音,對做記者和司儀工作很有幫助。」他又憶述在活動中亦學到體育評述的技巧,領略到事前做資料搜集的重要,「比賽期間難免有悶場,必須為觀眾提供一些場外資訊,最緊要是淡定。」
完成計劃後,朱家禧申請並獲安排到東方體育會進行暑期實習一個月,期間他負責籃球和足球大賽前跟操練,並進行拍攝紀錄,在社交媒體作宣傳。今年十月,他又獲馬會推薦隨東方足球隊到菲律賓,越洋直擊報道亞冠二級聯賽,機會難得。
朱家禧憶述:「我和另一位學員要同時負責採訪和攝影,最難忘是第一次出席記者會,要在很多行家面前放膽提問,之後又要寫報道及執相。」他感謝計劃帶給他不同機會,令他變得有自信,希望將來在傳媒行業發展,並鼓勵對體育有熱誠的青少年報名參加計劃。
蘇家豪在參加「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期間,初嘗足球評述體驗。圖片由香港賽馬會提供
第7屆學員L蘇家豪現為馬會賽馬KOL的蘇家豪,就讀中五時他亦曾參加「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蘇家豪指自己「本身對足球和賽馬很有興趣,想加入成為體育記者的一份子,見到計劃有很多導師便報名。」
蘇家豪憶述,參加計劃不久他即初次體驗足球評述,夥拍專業評述員何凱婷、鍾國雄等人,在香港賽馬會北區中學女子足球聯賽作評述。他又有機會訪問時任體育專員楊德強,「最初為了證明自己有做功課,擬定了一條很長的問題,後來經導師提醒記者的角色,訪問時問題要到位,對我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
計劃畢業後,蘇家豪憑傑出表現獲頒「最佳評述員」和「導師嘉許獎」,其後獲安排在體育傳媒實習一個月,實戰採訪足球、羽毛球、單車等國際及本地賽事。「這計劃提升了我對學習的意志力,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加不可懶惰。」
近年,蘇家豪因在網上影片頻道與其他新一代體育傳媒人合作,機緣巧合下成為馬會賽馬KOL 。巴黎奧運期間,他又參加了電視台的特備節目,成為學員主持之一,累積體育主持和評述員的經驗,蘇家豪鼓勵體育愛好者報名參加「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計劃」,不論在幕前或幕後都可發揮所長。
圖片由香港賽馬會提供
香港賽馬會舉行獎學金頒授典禮暨高桌晚宴,向116名不同大專院校學生頒授獎學金,亦向10名傑出創科人才頒授首屆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以表揚他們學業成績優秀和熱心服務社會。
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中)、主題演講嘉賓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及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教授(前排左八)、馬會董事、管理委員會成員、各大專院校代表、賽馬會學人及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合照。
馬會主席利子厚,聯同主題演講嘉賓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及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教授、馬會副主席廖長江、董事楊紹信博士、黃嘉純、陳衍里醫生、胡家驃、龔楊恩慈及羅啟華、行政總裁應家柏,以及各大專院校代表出席晚宴見證並感受得獎者的喜悅。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香港賽馬會獎學金頒授典禮暨高桌晚宴上致辭。
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香港賽馬會獎學金的規模,自於1998年首次正式實行計劃以來規模不斷擴大,支持本地本科生充分發揮才能,實踐香港賽馬會造福社會大眾的宗旨。另一方面,除了支持本地本科生,更擴展至涵蓋職業教育的學生、吸引來自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優秀年輕人才在港修讀本科課程,並特別表彰面對生活逆境或挑戰時仍然自強不息的優秀學生。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二)與賽馬會學人蔡卓欣(前排右一)、李灝(前排中)及龎灝鏘(前排左二)、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胡德林博士(前排左一)及賽馬會獎學金同學會代表合照。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中)與賽馬會學人蔡卓欣(右二)、李灝(左二)及龎灝鏘(左一), 以及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胡德林博士(右一)合照。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右六)、副主席廖長江(右五)、董事楊紹信博士(左五)、黃嘉純(右四)、陳衍里醫生(左四)、胡家驃(右三)、龔楊恩慈(左三)及羅啟華(右二)、行政總裁應家柏(左六)、賽馬事務執行總監夏定安(左二)、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梁卓偉博士(右一)及法律及合規事務執行總監詹秉禮(左一)出席晚宴見證並分享獲獎者的喜悅。
此外,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去年推出了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培育有志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的新晉創科人才。胡德林博士是本屆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得主之一。他獲得博士學位後聚焦研發人工智能(AI)輔助微型磁控機器人,直徑只有約一毫米,可放在病人體內,透過磁力方式,讓病人毋須開刀,都能夠做手術或運輸藥物。他感謝香港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獎學金:「它可以讓我更自由的去探索我感到興趣的研究。」胡博士原本在美國和英國也有一些博士後研究的機會,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來香港從事科研,他表示馬會獎學金的支持是吸引他來港的關鍵原因之一。
胡德林博士聚焦研發的人工智能(AI)輔助微型磁控機器人,直徑只有約一毫米。
胡德林博士選擇來香港從事科研,表示馬會獎學金的支持是吸引他的關鍵原因之一。
李灝(James)是其中一位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獎學金得主,現時於香港大學修讀工學學士課程。他自小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需依賴輪椅代步,但他並沒有局限自己,反而努力運用所學研發能改善行動不便人士生活的產品,包括他受訪時帶著的「頭戴式滑鼠」,是他16歲時和兩個朋友一起發明,透過移動頭部方向而操控電腦滑鼠,他表示這項發明,製作成本只需約150元,比起其他種類的發明更實惠及「貼地」,希望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便利。
李灝手上的「頭戴式滑鼠」,可透過移動頭部方向而操控電腦滑鼠,製作成本只需約150元,希望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便利。
李灝指馬會獎學金對他是個很大鼓勵及肯定,參加新生營並成功完成一個他形容為「不可能」的高空繩索項目。
James指馬會獎學金對他是個很大鼓勵及肯定,讓他獲益良多。他表示獲得獎學金後參加了新生營,在賽馬會學人的鼓勵下,成功完成一個他形容為「不可能」的高空繩索項目:「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但無論如何,身邊總有很多人一直支持你。」James希望未來透過科技,去打造一個比現在更包容的世界。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不僅為獎學金得主提供資金支持,更希望透過不同領袖發展及社區活動,讓他們接觸社會議題,致力培育他們成為未來社區領袖。香港賽馬會主席卓越獎學金得主、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一年級生蔡卓欣(Jenna)自小立志成為醫生,希望為婦女及兒童健康出一分力,並一直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協助弱勢社群。
蔡卓欣自小立志成為醫生,並一直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她感謝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對她來說是一個認同。
蔡卓欣表示賽馬會獎學金為她提供一個寶貴機會,與不同背景、同樣熱心服務社會的賽馬會學人連繫。
Jenna感謝香港賽馬會獎學金,為她提供一個寶貴機會,與不同背景、同樣熱心服務社會的賽馬會學人連繫:「體驗了很多不同的活動,例如『領袖訓練營』,透過與同學分享後發現,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有啟發性,激勵我繼續為理想與目標向前。」希望繼續與一眾賽馬會學人一起服務社區,交流及成長。
龎灝鏘表示獲得賽馬會的獎學金後,結識了一眾志同道合、熱心服務社會賽馬會學人。
龎灝鏘希望透過「賽馬會獎學金同學會」,一起組織及參與更多義工活動。
至於香港賽馬會本科獎學金得主、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二年級的龎灝鏘(Horace)一向熱心助人,曾參與醫療輔助隊少年團及紅十字會等義工服務,他表示獲得賽馬會的獎學金後,多了很多機會接觸香港賽馬會的不同義務工作,特別是照顧老人及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小朋友:「賽馬會給予我機會,讓我更想將自己的學識及能力去回饋社會。」
Horace表示,賽馬會獎學金不但助他追尋成為物理治療師的夢想,更透過「賽馬會獎學金同學會」,一起組織及參與更多義工活動,希望連繫不同背景及能力的同學,日後發展義診平台,幫助更多弱勢社群。
左起賽馬會新晉創科學者胡德林博士、賽馬會駿步人生獎學金得主李灝、賽馬會主席卓越獎學金得主蔡卓欣及賽馬會本科獎學金得主龎灝鏘。
馬會一直不遺餘力支持本地教育和人才發展,於1998年成立的香港賽馬會獎學金致力培育關愛社會的領袖,多年來不斷擴展提供多元人才發展出路,至今已頒授獎學金予超過1,100位優秀學生,總捐助款額超過8億9,1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