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家超回應千億財赤:財政司司長聽取意見後會制訂措施

政事

李家超回應千億財赤:財政司司長聽取意見後會制訂措施
政事

政事

李家超回應千億財赤:財政司司長聽取意見後會制訂措施

2024年12月17日 10:12 最後更新:10:53

特首李家超17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

09:52:李家超表示上周五向習近平主席述職,他指習主席講話有4大重點,包括充分肯定特區過去一年來工作、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一國兩制方針、香港正處於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繼續帶領社會各界共同改革,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習主席指,社會各界要奮發改革,其中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有帶頭的角色,社會也普遍支持《施政報告》內的政策。

李家超表示上周五向習近平主席述職。新華社資料圖片

李家超表示上周五向習近平主席述職。新華社資料圖片

10:00:記者問及財赤問題,有意見指可考慮公務員減薪。李家超回應指財政司司長已展開財政預算案諮詢,相信會有很多意見,處理香港的經濟問題、財赤問題,政府歡迎所有意見,會審慎研究,平衡整體利益。

他指,處理財赤主要都是以開源節流為主,增加本地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總值增加後,不同行業都可受惠。他認為在開源節流方面,司長已說會積極去制訂項目,相信他聽完意見一定會按香港實際情況做一個好的預算出來。

李家超提到,本地生產總值有3大板塊,包括投資、消費和出口。其中,本港整體消費模式有改變但理想,旅客增加特別是國內旅客,每個周末均增加兩至三成,而東南亞旅客數量上升,回復至疫情前百分百水平。李家超指,今年首三季的GDP增長2.6%,相信勢頭會平穩發展,財政司司長會從開源節流、增加經濟活動、增加新增長點令GDP上升。

李家超。

李家超。

10:08:被問到選舉智能投票箱的私隱問題,李家超指會積極考慮各界意見,確保投票順暢,選民整個經歷良好。

10:20:澳門本周新政府成立,李家超表示一定會去澳門祝賀新上任的岑浩輝特首。他形容澳門與香港情如手足,往來頻密,也可以在很多方面傾談合作。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10:22:李家超提到,在除夕夜會有多項口岸及交通特別安排,包括羅湖口岸會延長服務時間至凌晨2時,深圳灣口岸通宵服務,落馬洲皇崗口岸亦會24小時服務,當局會增加及靈活調派人手,確保口岸及市面暢順有序。

李家超又表示,當晚港鐵大部分路綫會通宵行駛,亦會安排特別巴士路線有更頻密班次,確保上水及新田站之間旅客即使在凌晨2時後,仍可乘巴士返回內地。他強調當局會嚴陣以待,不同部門已準備就緒,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上周四已召開跨部門工作小組會議商討。

福田口岸。資料圖片

福田口岸。資料圖片

李家超說,政府同相關機構及業界會密切聯繫做好人群管理,確保各項接待旅客環節運作暢順,令旅客有優質體驗。他又指,各個業界亦已做好準備,利用今次黃金機會增加更多不同活動,開拓商機及增加旅客體驗,讓他們有良好經歷,會「心思思」再來港。

他說各行業亦反映,深圳恢復一簽多行後,營業額因而上升10至20%,他期望各界用好今次的機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日前和團隊到訪大澳,除了感受水鄉風情外,亦在風雨季來臨前,提早視察和了解當區的防汛準備工作。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極端天氣近年愈趨頻繁,大澳是容易受風暴影響的地區之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局長麥美娟和離島民政事務專員楊蕙心向他表示,當區積極預防水浸,透過跨部門水浸演習,提升不同部門、地區組織和居民的應變能力,確保能迅速應對水浸風險。

李家超在民青局局長麥美娟陪同下,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在民青局局長麥美娟陪同下,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也前往探訪棚屋長者,他們表示區議員、關愛隊和地區組織等齊心服務社區,有呼籲居民作好防風準備,協助居民升高傢俬電器,避免財物損失。他們還提醒居民在風暴期間可前往臨時庇護中心暫避,並在風暴過後協助復原家居,無微不至。他高興聽到居民對地區治理工作的肯定,不少關愛隊成員即使有全職工作或已退休,仍熱心服務街坊,守望鄰里,值得支持。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強調,政府高度重視極端天氣的應對工作,在預警、準備、應急和復原四個方面,持續強化整體應對的能力,務求將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以保障市民安全為首任。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李家超到大澳視察防汛準備工作。李家超FB圖片

他又指這次大澳之行,有很好的收穫,讓他感受小區的漁村情懷和風味。政府會繼續關注各區區情,全力惠民生、建未來。各個政府部門會繼續通力合作,切實做好民生工作,攜手共建美好社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