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美「友誼的小船」會不會翻? 以色列「七線作戰」 打贏了誰?

博客文章

以美「友誼的小船」會不會翻? 以色列「七線作戰」 打贏了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以美「友誼的小船」會不會翻? 以色列「七線作戰」 打贏了誰?

2024年10月17日 12:32 最後更新:12:41

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一年,中東局勢愈加複雜。目前,以色列正「多線」打擊「抵抗之弧」,其作戰重點有何考量?針對伊朗的報復行動有哪些選項,伊朗又將如何招架?美國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及其結果會怎樣影響中東戰局?

10月13日,黎巴嫩美什法拉,以軍空襲後的廢墟。新華社圖片

10月13日,黎巴嫩美什法拉,以軍空襲後的廢墟。新華社圖片

「七線作戰」打贏了誰?

新華社旗下公眾號「新華國際頭條」分析,眼下,以軍正在7條戰線上與伊朗主導的地區抗以聯盟「抵抗之弧」作戰,即同時應對來自加沙、約旦河西岸、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叙利亞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以及伊朗本身的軍事威脅。

就加沙地帶而言,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馬特•曼蘇爾推斷認為,加沙在一定意義上已被占領,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目前由分散的小集團進行游擊戰和伏擊戰,戰鬥狀態回到了以色列2005年撤離前的原點。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摩西•達揚中東和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烏齊•拉比說,除軍事打擊外,以色列還通過控制人道主義援助,削弱哈馬斯的政治和民事控制能力,以圖將哈馬斯從加沙「連根拔起」。

10月9日,在加沙地帶北部杰巴利耶,一名男子從建築廢墟旁走過。新華社圖片

10月9日,在加沙地帶北部杰巴利耶,一名男子從建築廢墟旁走過。新華社圖片

在北部戰線上,以色列10月初開始對黎巴嫩真主黨目標進行地面打擊。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以色列戰鬥目標已由打擊哈馬斯、解救人質上升為全面削弱「抵抗之弧」各成員,而打垮真主黨是當前重點。以軍試圖把真主黨武裝推至利塔尼河以北,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一個安全區,後續預計將加大對也門胡塞武裝、叙利亞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的打擊。

也有觀察指出,多線衝突令以色列難以招架。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摩西•達揚中東和非洲研究中心專家邁克爾•米爾施泰因說,以色列已陷入持久消耗戰,在任何戰線上都難言取得决定性進展。伊朗國際事務分析師哈桑•貝赫什提普爾特別指出,黎巴嫩真主黨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組織,「其安排是,如果一名指揮官死亡,已經確定的替代者將繼續開展行動」。埃及阿拉伯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副主席穆赫塔爾•戈巴希表示,以色列不可能軍事消滅所有抵抗運動,「由於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犯下的屠殺罪行,它可能驅動了未來幾代人的抵抗運動」。

會否落入「暴力循環」?

與「抵抗之弧」成員的衝突中,以色列與伊朗間的對抗最具「張力」。自本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大規模發射彈道導彈以報復暗殺行動以來,以色列一直在醞釀如何回應,以防長加蘭特曾放言對伊朗的報復將「致命、精準、令人驚訝」,伊以間一觸即發的局勢引發廣泛擔憂。

本月9日,以美領導人通話討論報復伊朗;13日,美國宣布向以色列提供「薩德」反導系統。種種迹象表明,就未來與伊朗猛烈較量,以色列正積極備戰。不過,美國總統拜登已明確表示反對以方打擊伊朗核設施,並暗示不支持以方打擊伊朗産油設施。然而,美國當前處於總統選舉前期,對各方約束力相對較弱。

圍繞以色列報復行動選項,丁隆表示,出於對美國壓力的考慮和對伊朗進一步報復的擔憂,以色列的打擊目標可能是伊朗軍事設施,特別是導彈生産和發射設施,以及部分石油生産和運輸設施。「既要實現打痛伊朗,又不招至伊朗更大規模的反攻。」

埃及外事委員會成員赫芭•賈邁勒認為,以色列的報復行動更有可能針對核實驗室,或對核科學家實施定點暗殺。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國家安全顧問副手奧爾娜•米茲拉希則認為,以色列不會輕易對伊朗核設施或石油設施採取行動;烏齊•拉比將打擊對象更小範圍地框定在「象徵性軍事目標」上,如伊朗革命衛隊總部等,「對此類目標的打擊不會引發大規模國際干預」。

丁隆進一步指出,伊朗的底綫是其核設施和石油設施不遭襲擊,並已就此通過歐洲國家向以方傳遞信息。如果以色列不觸碰伊朗劃定紅綫,此輪伊以「暴力循環」可能結束,否則將繼續。

不過,美國國防情報局前分析師哈里森•曼認為,美國提供的「薩德」系統一旦部署到位,以色列將無所顧忌地打擊伊朗的敏感目標。《華盛頓郵報》報道援引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美國國務院前以巴問題顧問阿倫•米勒的話稱,「薩德」的部署表明,美國判斷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行動將是大規模的,足以迫使伊朗方面作出回擊。

針對以色列的報復打擊,伊朗西亞問題資深專家賽義德•禮薩•薩德爾•侯賽尼表示,伊朗加强了「重要、關鍵和基本地區」的防空。「如果以色列採取任何行動,鑒於必要的比例,伊朗肯定會給以色列更沉重的打擊。」

以美「友誼小船」會不會翻?

美國作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始終在軍事和政治上為以提供支持。不過,兩國近來就中東局勢也屢現「拉扯」。

首先,以色列希望把美國拉下水,共同打擊伊朗及其代理力量,但美國並不希望再度陷入「中東泥潭」;為避免中東地區爆發廣泛衝突,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也有所轄制,與以色列的地區利益相左。另外,有觀點指出,在美國總統選舉臨近之際,以色列政府並不認為須向美國提前告知其所有軍事計劃,以軍日前持續襲擊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營地就是例證。對以軍的這一行徑,美方表達了「深切關注」。

9月10日,賀錦麗和特朗普在費城參加電視辯論。新華社圖片

9月10日,賀錦麗和特朗普在費城參加電視辯論。新華社圖片

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也會影響美國對中東事務的關注度。奧爾娜•米茲拉希認為,儘管美國政府在防禦性事務上向以色列提供了大力支持,但在涉及主動軍事行動和政治解决方案時,華盛頓的參與度可能會有所下降。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和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克萊•拉姆齊指出,拜登政府無法承受讓中東事務給民主黨選情帶來負面影響。

圍繞美國兩黨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輿論普遍認為,拜登政府傾向於通過外交途徑解决與伊朗的爭端,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陣營則主張採取更强硬的軍事措施。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奧漢龍表示,拜登及其可能的繼任者、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仍然希望通過「兩國方案」實現以巴和平,並希望至少通過某種外交途徑結束美國和伊朗的敵對狀態,但特朗普或對上述兩種做法都持懷疑態度。

丁隆直言,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正在等待特朗普贏得選舉,以期美國加大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對「抵抗之弧」實施更有效打擊。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哈馬斯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特別是激進的關稅立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批評。更加諷刺的是,視中國為敵人的美國人佔比正明顯下降,與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美國財經頻道CNBC最新調查顯示,由於特朗普對關稅、通脹和政府支出的處理方式引發廣泛不滿,他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創下總統生涯新低。調查發現,在經濟議題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3%,反對率為55%,其中關稅政策是受訪者整體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49%受訪者反對全面徵收關稅,認為對美國工人、通脹和整體經濟不利,也有60%受訪者不滿特朗普處理通脹的方式。

AP圖片

AP圖片

調查又顯示,特朗普連任帶來的經濟樂觀情緒已經消失,現時有更多美國人認為經濟會比2023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差,對股市急劇轉向悲觀。57%受訪者認為,美國很快會陷入或現時已陷入經濟衰退,比去年3月的同類調查多17個百分點。

參與此次調查的民主黨民意調查機構哈特事務所(Hart Associates)的合伙人坎貝爾表示,特朗普二度執政的初衷就是改善經濟,但到目前為止,人們並不滿意他們看到的結果。

該民意調查於4月9日至13日對1000名美國人進行,誤差幅度為3.1個百分點。

當地時間4月18日,包括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數十名國際頂級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份「反關稅宣言」,批評特朗普政府當前正在實施的單邊關稅政策,稱其「誤入歧途」。

宣言的一些知名簽署者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克曼和史密斯,經濟學家、前德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姆,以及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曼昆。

宣言說,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出於對普通美國人面臨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預計美國工人將承受這些判斷失誤政策的衝擊,包括物價上漲和自身造成的經濟衰退風險。

宣言又說,美國威脅並對其他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是使用錯誤和臨時的公式計算的,沒有經濟現實依據。

本屆美國政府信仰單邊關稅政策,多名核心總統經濟團隊成員言必提美國獨立後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及其秉持的以高關稅保護美國製造業的政策立場。

對此,參與聯署的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政府曲解了美國歷史,自由地生產和貿易,是美國建國以來取得經濟成功的根本之道。

「反關稅宣言」獲得逾千個簽名。

「反關稅宣言」獲得逾千個簽名。

而在特朗普幾番對中國加徵關稅、激化對華貿易戰的同時,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卻降溫了。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不再「負面視華」的美國人五年來首次增加了,對中國的總體態度略見緩和。

從黨派差異來看,共和黨支持者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幅度更大。與去年相比,稱中國為「敵人」的共和黨人比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在民主黨人中,該比率也減少了6個百分點。

皮尤研究中心上月底對36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4月17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7%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雖然仍屬高位,但較去年下降4個百分點,是五年來首次出現明顯回落。

皮尤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大多仍然負面,但態度確實有所緩和。」

盡管如此,在對華貿易這一問題上,美國公眾顯得更為審慎。調查發現,46%的美國人認為美中貿易對中國更有利,不過,僅有少數人相信加徵關稅將改善美國經濟或他們自身生活的狀況。

此外,認為中國為「美國敵人」的比率降至約三分之一,低於去年的42%。在「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這一問題上,42%選擇中國,較2023年同類調查減少8個百分點。

由於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宣布對華加徵高關稅,雙邊貿易受到衝擊,地緣對抗日趨緊張之際,美媒坦言,這一緩和跡象頗出人意料。因為美國兩黨近年均強硬對華,特朗普也指控中國對美國的貿易行為已使美國工業空洞化。

換言之,對於特朗普針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和政策,美國民眾並不買賬。而就在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徵145%所謂「對等關稅」後,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互進行關稅報復已經使雙方貿易戰陷入僵局。中方已明確表示,除非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展現尊重,才可能與美談判關稅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