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順安邨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運作9年的時限結束,校舍將用作中轉房屋之用,校方舉行感恩告別禮,並透過建構「元宇宙」將該校的歷史回憶保留長存。
BP大平台/曾榮輝FB
BP大平台/曾榮輝FB
堅樂第二小學蕭婷校長舉辦感恩告別禮,不少師生及校友參加。觀塘區議員曾榮輝在「BP大平台」發文指,指學校2014年接手舊校舍,早於創校時已設定為有「限期」只運作9年,建校目的是要滿足區內人口變化需求,屬於香港近年少數的「火柴盒學校」,9年以來在順安邨春風化雨,教導出不少堅毅勇敢和喜樂的同學。
點擊看圖輯
校舍將轉為中轉房屋。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FB
BP大平台/曾榮輝FB
BP大平台/曾榮輝FB
學校正式完成歷史使命後,校舍會給予房屋局作為中轉房屋之用,以另一種形態繼續為市民服務。而校方亦透過建構「元宇宙」將該校的歷史回憶保留長存,而該校的建築及設計師是該校一位現屆畢業生,可見該校對青少年的發展培養提供不少機會。
校舍將轉為中轉房屋。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FB
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張勇邦表示,面對適齡學童人口下降的「寒冬期」,需要修訂措施面對現實。他認為教育局修訂「派0班」小學發展規劃及取消特別視學安排,是適合現時的狀態。
資料圖片
張勇邦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在適齡人口少的情況,若再進行一個特別視學有何意義,即使學校教學成效良好,但實際環境是沒有學生。他表示,如果開辦私家班,一些相對年輕的老師可能因學校情況及專業發展而有不同考慮,辦學團體或學校的團隊亦要上下一心,可能要「頂住六年」,除非有很雄厚的財政實力,否則並不容易。如果考慮合併,可能只有規模較大的辦學團體才相對容易處理,但現實並不容易。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在同一節目表示,以私營方式開辦小一需要做足六年,規劃或成本開支每年約100多萬至200萬元,六個年級就需要過千萬元,未必有學校會申請。
資料圖片
他估計學校如想繼續生存就需考慮合併,當中因素包括區域不能太遠、辦學團體理念是否一樣、宗教背景是否相同。另外牽涉教師遣散,現有兩間學校的校長校監合併後如何處理等,需要時間消化或討論,而以往成功的例子並不多。
朱國強建議可以採用其他措施應付問題,例如將有五班的學校有序地變成四班,調節供應,以往中學曾有成功例子。另一方面,可否考慮增加簽證,讓深圳的學生支付學費來港讀書,因為深圳的人口較多,認為可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