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一名房屋事務主任以虛假紀錄,誤導房署她曾巡查多個公屋單位核實住客入住情況,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裁定違反《防止賄賂條例》罪名成立,6月18日判刑。
廉署。資料圖片
51歲被告李碧琪,被裁定18項代理人意圖欺騙其主事人而使用文件罪名成立。廉署說,案發時被告派駐東涌滿東邨,職責包括處理租務事宜,及進行兩年一度的家訪,突擊巡查公屋單位,核實及記錄住客入住情況以打擊濫用公屋資源。滿東邨滿康樓的家訪由被告一人負責。
西九龍裁判法院。 資料圖片
案情透露,被告向房署提交的紀錄顯示,她曾於2020年至2021年到滿康樓超過380個單位家訪,但房署審視紀錄時發現,其中一個單位的唯一住客在被告報稱家訪的日子已經離世。廉署接獲房署轉介的投訴後展開調查,發現被告提交的超過320份紀錄有問題,徵詢律政司意見後落案起訴被告,她被裁定其中18項罪名成立,涉及以18份載有虛假資料的紀錄,虛報她曾到滿康樓18個單位進行家訪。
立法會討論2025/26年度公屋入息和資產限額平均上調1.7%的建議。多名議員不滿公屋入息和資產限額的升幅,比今年5月起最低工資上調幅度低,變相是鼓勵申請者「躺平」,要求房屋署檢視現有檢討機制。
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2人家庭入息限額調整後,不能超過20230元,但從勞工處網頁所見,保安員的最低工資已達13500元。如果兩夫婦都從事保安工作,入息已超出申請資格,反問當局是否要求夫婦兩人,其中1人不工作,他認為政府應該與時並進,如果機制不合理就要跟進。
另一名議員梁文廣表示,明白公屋供應緊絀,當局要作出平衡和取捨,但如果2人家庭的入息上限與最低工資合計金額只相差數百元,是否可將兩者看齊處理。
資料圖片
房屋署署長李佩詩回應說,檢討機制並非「鐵板一塊」,但現有機制已是相對客觀的準則,能夠幫助最有需要的家庭,又強調政府絕不鼓勵市民「躺平」,檢討機制的方程式已包括及反映法定最低工資升幅情況。而根據數字,自最低工資實施以來,即由2011/12年度至2025/26年度期間,公屋入息限額已累計增加76%,同期法定最低工資及名義工資指數則分別累計增加50%及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