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海壇街與桂林街路陷位置,工程人員繼續搶修,爭取3日凌晨起分階段重開受影響路面。水務署、渠務署及路政署會聯合調查成因。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涉事範圍大約8米乘12米,深約4米,夾斗車將路陷範圍內的雜物移走,包括渠蓋、大型磚塊等。現場所見,洞內有電線和水管外露,不斷有水滲出,泥頭車將一批新的砂石倒入地底,稍後再利用「跳錘」鞏固。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海壇街介乎欽州街與桂林街之間的全線仍然封閉,受影響巴士改路行駛。而桂林街介乎通洲街與海壇街之間的全線則已解封。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立法會議員期望,當局加強勘查舊區地底管線。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表示,初步相信有渠管受損加上近日落雨,導致水土流失引發事件。
水務署表示,將檢視「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的風險評估機制,加快老舊水管修復更換,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調,減少對市民影響。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在社交網站說,24年深水埗荔枝角道水管爆裂引致路陷,以及東涌翔東路的水管爆裂事故導致附近屋苑停水12小時,期間訊息發布顯示協調方面不足。就兩宗事故進行調查,並向發展局提交報告後,實施多項措施。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說,檢視「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的風險評估機制下,各風險因素的比重,並加大當中老舊水管物料以及水管出現事故後影響主要交通路段的風險因素比重,以加快進行這些地方的水管更換或修復工作,減少水管爆裂時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亦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由水務署署長督導,成員包括發展局、運輸署、路政署、警務處、環保署及民政事務總署等相關部門,商討及制定更換水管涉及的臨時交通安排、施工計劃等,加速處理老舊水管的更換工作。
署方又分階段擴大「智管網」監測範圍,至食水主幹水管及餘下尚未設有「智管網」的食水分配管網,並更新監測水管流量及水壓的傳感器,預計今年第二季起分階段完成,整項工作2027年完工;又強化供水事故應變管理,就緊急維修水管工作的消息發布機制更新內部指引,確保更準確發布預計恢復供水時間。
水務署。資料圖片
署方說,截至2024年12月,共約540公里長的水管已納入「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當中約235公里已完成更換或復修;另外,自2016年起為全港的食水分配管網逐步建立約2400個「智管網」監測區域。相關措施逐步取得成效,水管滲漏率由2000年超過25%下降至2024年的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