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其他人真正認識自己,澄清任何誤解,沒有什麼方法比面對面溝通交流,當面把問題說清楚更好。正因如此,特區政府官員們自「復常」後不時到訪世界不同經濟體,親身跟當地主事官員和不同界別人士推廣和說明香港的現況,為香港「拼經濟、謀發展」。近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展開法國和美國訪問行程,介紹香港最新情況和商機,讓當地不同界別的人士可以直接了解香港的新發展,並藉此釋除海外朋友對香港的誤解。事實證明,特區代表團外訪的效果相當正面,對聚焦於發展經濟、吸納四方人才、爭取外資的香港而言,絕對是不可或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展開法國和美國訪問行程。
香港「一國兩制」優勢無可代替
陳茂波今次率團到訪法、美兩國,行程相當豐富。在法國的行程中,代表團先後多次向當地金融機構和商界領袖介紹香港的經濟和金融現狀、資產市場表現,以及特區政府「拼經濟、謀發展」的措施。對商界人士而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兼收兩者之利,今香港具備打入中國市場、面向全球的優勢,這個獨特優勢,放諸全球依然是無可取代。陳茂波在跟法國不同界別人士會面時亦強調香港的法治優勢,營商環境自由開放、友善高效,資金、貨物、人才和資訊自由流通,與國際最佳標準接軌等種種優勢和條件,令香港成為法國商界的理想投資地點。
在香港投資和營商的優勢,「官員常常講、媒體常常報、市民常常聽」,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對很多外國商界人士,尤其那些未曾涉足香港業務的投資者而言,他們對香港的認識很多時來自外國媒體報道;在此情況下,他們對香港的了解當然不會全面,甚至是有失偏頗。這亦是為何陳茂波等特區政府財金官員必須「走出去」,向外國不同界別人士講解香港的實際情況。

財金官員「走出去」,向外國不同界別人士講解香港的實際情況。
香港、法國經貿關係緊密
事實上,香港和法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和文化交流,一向都十分緊密。截至2021年底,法國是香港在歐盟經濟體中最大的投資者,當中直接投資額便達到123億美元(即接近960億港元)。而2023年,香港與法國的貿易總額亦超過810億港元。早前在香港舉行的「香港國際創科展」上,法國外交部智能及可持續城市部特別顧問吳爾伏(Gerard Wolf)便直言,法國企業若要到亞洲發展,「不能不到香港」。吳爾伏又盛讚「創新」是香港的基因,對香港政府亦有信心。
香港,一向都是商界重視的寶地,投資和營商的優勢一直都在。只是在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下,近年多了很多針對香港不實的言論和批評,在外國媒體的渲染和片面報道下,令到部分外地投資者對香港有所誤解。陳茂波今次率團外訪,向法國和歐洲不同經濟體逾400名工商界領袖重點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為歐洲商界帶來的商機,特別是香港作為外資進入大灣區市場的最佳跳板和平台的優勢。
結束法國訪問後,陳茂波為首的特區代表團已隨即轉到美國繼續行程。相較法國,美國商界人士對香港的疑問,相信亦會更多,特區代表團要發揮的功用就更重要。香港「一國兩制」和背靠祖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優勢,絕對不是任何人寫幾篇報道、發表一些不盡不實指控就可以輕易「唱衰」或「唱倒」。期待香港代表團繼續「擺事實、講道理」,將香港的優勢盡情展示,讓事實和數據說好香港經濟故事。
時事評論員董光羽
董光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