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秦軍攻趙 魏臣卻「燕雀處堂」

史空穿梭

秦軍攻趙 魏臣卻「燕雀處堂」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秦軍攻趙 魏臣卻「燕雀處堂」

2025年03月14日 20:00

「燕雀處堂」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孔鮒創作的《孔叢子》中,當中的《論勢》有提及:「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孔鮒像。(網上圖片)

孔鮒像。(網上圖片)

作為魏王國相孔謙之子,在戰國末年時常周遊列國。在旅途中,孔鮒多把趣聞輯錄成文。久而久之,他的名聲便在諸侯國間傳揚開來。在他的《論勢》中,就記載着這麼一件逸事。

商鞅變法後,秦國從蠻荒之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而秦國君主兼併土地的野心亦隨之而變得旺盛。於是,在一道道伐趙的命令下,趙國都城便被秦兵所包圍了。然而,作為趙國的近鄰,魏國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擔心。哪怕秦兵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踏破趙國都城邯鄲,魏國士大夫卻仍是一副施施然的模樣,甚至還一度認為強秦攻趙的局面是對他們有利的。

商鞅像。(網上圖片)

商鞅像。(網上圖片)

眼見及此,國相子順便心生來氣,忍不住責問他們:「你們為甚麼會覺得魏國能從中獲利呢?」其中一個大臣聽後便踏着不徐不疾的步伐,語帶輕佻地道:「子順!你這麼生氣做甚麼呢!你看啊,要是秦國踏破了趙國的都城,我們跟秦國示好不就好了嗎?要是秦兵撒退,說不定我們還可以趁危兵之時出兵襲擊,到時還不是輕易就能大獲全勝嗎!」

大臣語音剛落,子順就不禁被他幼稚的想法挑笑了。他輕輕拭着眼角的淚水,笑着道:「你怎麼會有如此天真的想法!秦國從秦孝公上台以來就從未吃過敗仗,經驗豐富的秦將們怎會敗給趙國呢?」大夫們被子順毫不客氣地取笑後,心有不甘地說:「哼!可是秦國打敗趙國對我們又有甚麼損失呢?鄰國倒黴,茍延殘存不正是對我國有利嗎!」子順沒想到這群人居然如此冥頑不靈,只得搖搖頭向他們解釋道:「秦國乃侵略成性的貪暴之國。哪怕趙亡於秦,秦也必不會就此滿足。到時候,作為鄰國的魏國可以說是首當其沖地遭受到秦國的入侵。」

說到此,眾大臣的臉上都泛起了猶豫之色。見他們都開始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子順便繼續說道:「你們可有聽說過燕雀之事?燕雀總是無憂無慮地活在堂屋之上。不料一天,煙囪壞了,火焰往上直冒。不消一刻,整個屋梁都燒着了。可是,燕雀們卻依然臉不變色地吃吃叫叫,認為房子着火跟牠們一點關係也沒有,畢竟自己的窩還是好好的⋯⋯」不待子順說完,眾人都明白到燕雀們恐怕難逃一死,便低下了頭。子順見眾人都明白了,終嘆了一口氣道:「趙國要是被攻破,魏國也會大禍臨頭,希望你們可別像燕雀一樣無知。」

燕雀。(網上圖片)

燕雀。(網上圖片)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燕雀處堂」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某人因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不自知。

曲水流觴是一古老遊戲,最早與上巳節的祓禊儀式相關。玩法是將酒杯放置在彎曲的水渠上,讓酒杯隨水流漂流,當酒杯停在某人面前時,該人便取杯飲酒。這種活動不僅是飲酒的樂趣,還結合了詩歌創作,參與者在飲酒的同時即興作詩,增添了遊戲的文雅氛圍。

「以文會友」的遊戲

這種遊戲源於周代的祓禊儀式,這是一種用水洗滌身體以去除不祥的祭祀活動。漢代時,這一習俗演變為在水邊宴飲的活動,並逐漸發展成為曲水流觴的遊戲形式。王羲之《蘭亭集序》記錄一群文人雅士進行曲水流觴(原文為流觴曲水),在飲酒助興之下創作出千古流傅的《蘭亭集序》,是最出名的曲水流觴活動記載。

現代的文藝復興

在現代,曲水流觴的文化活動被重新演繹,許多地方舉辦類似的雅集,讓人們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古人的生活方式。例如台南的深緣及水善糖文化園區提供曲水流觴的體驗,讓參與者在漂漂河中享受茶道文化,並感受古代文人吟詩的氛圍。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遊客,也促進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承,並能夠享受當下文青風雅的氣氛。

曲水流觴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活動,至今仍然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它不僅是對古代文人生活的回顧,也是現代人追求文雅生活的一種表現。

觀看相關片段按以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jNi15os_s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