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與越王勾踐共患難 最後卻只能「兔死狗烹」

史空穿梭

與越王勾踐共患難 最後卻只能「兔死狗烹」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與越王勾踐共患難 最後卻只能「兔死狗烹」

2025年02月14日 20:00

「兔死狗烹」這個成語最早是出自於戰國末年韓非所寫的《韓非子》,當中的《內儲說下六微》有提及:「⋯⋯太宰豁遺大夫種書曰:『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大夫何不釋吳而患越乎?』大夫種受書讀之,太息而嘆曰:『殺之,越與吳同命。』」

范蠡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身旁的一名得力謀臣。雖然出身貧寒,但因為他胸藏韜略而被賞識。就連當初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困會稽山時,也是范蠡建議勾踐要臥薪嘗膽,待機圖報。要不然勾踐根本難以消滅吳國,更別說成就霸業了。因此,范蠡可以說是功績累累,也是越國最大的開國功臣。可是,誰也沒想到范蠡在勾踐成為霸主後,卻突然提出引退,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很多人都對范蠡急流勇退一事心存疑問,就連范蠡的昔日同僚文種也不例外,還好就在范蠡離開越國來到齊國後,文種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當天,文種很難得的收到了一封來自范蠡的信。他屏着呼吸,嘗試冷靜地打開信封。然而,微微顫抖的手早就把他的緊張出賣的一乾二淨。信打開後,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常見的客套寒暄,而是一句力透紙背的話。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看到此,文種也終於明白為甚麼范蠡要一捨富貴榮華,過着隱居生活了。他不禁嘆了一口氣,心中想到:范兄,我明白你意思⋯⋯落鳥墜地,哪怕是良弓,也得收起來;狡兔死盡,哪怕是獵狗,也只能落得成為盤中餐的下場。越王這人啊,陰險狠毒。跟他一起,確實只能共患難,並不能與之共樂。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本來文種對離開官場一事仍有餘慮,但范蠡的一番話就像暮鼓晨鐘一樣讓他徹底清醒過來,尤其最後一句「子何不去?」更是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讓他心腔灼熱。幾天後,文種就以生病為由,不再上朝。不曾想到有人居然趁機陷害文種有意謀反,而越王勾踐竟然也不分皂白地賜死了文種。倒在血泊中的文種,惚惚恍恍地想起了范蠡。一想到此,本來緊攥寶劍的手也釋然般似的漸漸地鬆開了。

賜死文種。(網上圖片)

賜死文種。(網上圖片)

後世便據此典故引申出「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某人成就事業後就把有功之臣殺了,多指獨裁專權。

曲水流觴是一古老遊戲,最早與上巳節的祓禊儀式相關。玩法是將酒杯放置在彎曲的水渠上,讓酒杯隨水流漂流,當酒杯停在某人面前時,該人便取杯飲酒。這種活動不僅是飲酒的樂趣,還結合了詩歌創作,參與者在飲酒的同時即興作詩,增添了遊戲的文雅氛圍。

「以文會友」的遊戲

這種遊戲源於周代的祓禊儀式,這是一種用水洗滌身體以去除不祥的祭祀活動。漢代時,這一習俗演變為在水邊宴飲的活動,並逐漸發展成為曲水流觴的遊戲形式。王羲之《蘭亭集序》記錄一群文人雅士進行曲水流觴(原文為流觴曲水),在飲酒助興之下創作出千古流傅的《蘭亭集序》,是最出名的曲水流觴活動記載。

現代的文藝復興

在現代,曲水流觴的文化活動被重新演繹,許多地方舉辦類似的雅集,讓人們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古人的生活方式。例如台南的深緣及水善糖文化園區提供曲水流觴的體驗,讓參與者在漂漂河中享受茶道文化,並感受古代文人吟詩的氛圍。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遊客,也促進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承,並能夠享受當下文青風雅的氣氛。

曲水流觴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活動,至今仍然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它不僅是對古代文人生活的回顧,也是現代人追求文雅生活的一種表現。

觀看相關片段按以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jNi15os_s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