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目前陷入僵持和膠著態勢,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到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重申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雖然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還在持續,但歐洲盟友已經疲態盡顯。
美國《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5日發出篇爆料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拜登政府正在私下敦促烏克蘭領導層發出對與俄羅斯談判持開放態度的信號,放棄那些公開拒絕參與和平談判的表態。報道稱,美國官員的目的並非要把烏克蘭推上談判桌,而是在「其他國家」擔心俄烏衝突會持續數年的背景下,希望基輔政府能借此姿態得到更多「其他國家」支持。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華盛頓郵報》稱,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美方上述做法「經過了深思熟慮」,旨在於確保基輔政府能夠維持來自「其他國家」的支持。報道稱,有些國家的選民對助長可能會持續多年的戰爭這種做法持謹慎態度,「其他國家」指的就是這種國家。
《華盛頓郵報》認為,這種情況表明,拜登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變得非常復雜,美國官員公開表明,「只要烏方需要」,就會向其提供大量援助支持,但同時,美官員也希望俄烏衝突得以解決,因為在過去8個月裡,俄烏衝突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並引發外界對核戰爭爆發的擔憂。 報道說,美國官員認同烏克蘭的看法,即「普京目前並不重視談判」,但美官員也承認,澤連斯基拒絕與普京會談的態度已經開始在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引發擔憂。俄烏衝突對糧食和能源的供應和價格造成破壞性影響,這些地區感受最為強烈。《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對我們的一些夥伴來說,『烏克蘭疲勞』是一種真實的情況。」報道稱,與該媒體的這篇報道中出現的其他官員一樣,這名美國官員在討論華盛頓和基輔之間的敏感對話時不願意透露姓名。
沙利文(右)到訪基輔,與澤連斯基會面。AP圖片
針對上述報道內容,《華盛頓郵報》稱,烏克蘭總統發言人謝爾蓋·尼基福羅夫沒有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值得注意的是,據路透社等外媒此前報道,30名美國民主黨議員10月24日致函拜登,敦促其改變在俄烏衝突中的策略,尋求與俄方談判,美國有責任「認真探索所有途徑,包括與俄羅斯直接接觸」,尤其是考慮到美國對俄烏衝突的參與程度。然而,這封信遭到包括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內的一些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強烈反對,在信發出的第二天(10月25日),有關民主黨議員方面撤回了這封信,並聲稱,「這封信是幾個月前起草的,但不幸的是未經審查就發出了」。
綜合外媒此前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9月30日在社交媒體上說,只要普京繼續擔任俄羅斯總統,他就拒絕通過談判達成和平解決方案。當地時間10月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批准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關於不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談判的決定。
另一方面,據俄新社等俄媒10月30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當天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多次表示俄方從未拒絕過談判,並警告那些拒絕談判的人應該清楚一點——拖延越久,就越難與俄方達成共識。拉夫羅夫還說,包括普京在內的俄羅斯領導層仍准備好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對話。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特別是激進的關稅立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批評。更加諷刺的是,視中國為敵人的美國人佔比正明顯下降,與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美國財經頻道CNBC最新調查顯示,由於特朗普對關稅、通脹和政府支出的處理方式引發廣泛不滿,他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創下總統生涯新低。調查發現,在經濟議題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3%,反對率為55%,其中關稅政策是受訪者整體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49%受訪者反對全面徵收關稅,認為對美國工人、通脹和整體經濟不利,也有60%受訪者不滿特朗普處理通脹的方式。
AP圖片
調查又顯示,特朗普連任帶來的經濟樂觀情緒已經消失,現時有更多美國人認為經濟會比2023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差,對股市急劇轉向悲觀。57%受訪者認為,美國很快會陷入或現時已陷入經濟衰退,比去年3月的同類調查多17個百分點。
參與此次調查的民主黨民意調查機構哈特事務所(Hart Associates)的合伙人坎貝爾表示,特朗普二度執政的初衷就是改善經濟,但到目前為止,人們並不滿意他們看到的結果。
該民意調查於4月9日至13日對1000名美國人進行,誤差幅度為3.1個百分點。
當地時間4月18日,包括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數十名國際頂級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份「反關稅宣言」,批評特朗普政府當前正在實施的單邊關稅政策,稱其「誤入歧途」。
宣言的一些知名簽署者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克曼和史密斯,經濟學家、前德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姆,以及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曼昆。
宣言說,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出於對普通美國人面臨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預計美國工人將承受這些判斷失誤政策的衝擊,包括物價上漲和自身造成的經濟衰退風險。
宣言又說,美國威脅並對其他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是使用錯誤和臨時的公式計算的,沒有經濟現實依據。
本屆美國政府信仰單邊關稅政策,多名核心總統經濟團隊成員言必提美國獨立後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及其秉持的以高關稅保護美國製造業的政策立場。
對此,參與聯署的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政府曲解了美國歷史,自由地生產和貿易,是美國建國以來取得經濟成功的根本之道。
「反關稅宣言」獲得逾千個簽名。
而在特朗普幾番對中國加徵關稅、激化對華貿易戰的同時,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卻降溫了。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不再「負面視華」的美國人五年來首次增加了,對中國的總體態度略見緩和。
從黨派差異來看,共和黨支持者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幅度更大。與去年相比,稱中國為「敵人」的共和黨人比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在民主黨人中,該比率也減少了6個百分點。
皮尤研究中心上月底對36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4月17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7%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雖然仍屬高位,但較去年下降4個百分點,是五年來首次出現明顯回落。
皮尤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大多仍然負面,但態度確實有所緩和。」
盡管如此,在對華貿易這一問題上,美國公眾顯得更為審慎。調查發現,46%的美國人認為美中貿易對中國更有利,不過,僅有少數人相信加徵關稅將改善美國經濟或他們自身生活的狀況。
此外,認為中國為「美國敵人」的比率降至約三分之一,低於去年的42%。在「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這一問題上,42%選擇中國,較2023年同類調查減少8個百分點。
由於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宣布對華加徵高關稅,雙邊貿易受到衝擊,地緣對抗日趨緊張之際,美媒坦言,這一緩和跡象頗出人意料。因為美國兩黨近年均強硬對華,特朗普也指控中國對美國的貿易行為已使美國工業空洞化。
換言之,對於特朗普針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和政策,美國民眾並不買賬。而就在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徵145%所謂「對等關稅」後,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互進行關稅報復已經使雙方貿易戰陷入僵局。中方已明確表示,除非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展現尊重,才可能與美談判關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