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首相卓慧思9月5日正式上任僅三周,英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已經蒸發了至少5000億美元,英鎊也一度跌至歷史低點。英國媒體頭條競相報道了對卓慧思政府經濟戰略的擔憂。指出卓慧思新政面臨「失控」。據英媒報道,不滿她減稅措施破壞英國經濟的保守黨議員,正計劃向卓慧思提出不信任動議。
英國首相卓慧思。AP圖片
卓慧思上任時,英國經濟就已面臨衰退風險。她上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援助計劃,面向家庭和企業,旨在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9月21日,卓慧思政府公布了一項規模400億英鎊的緊急援助計劃,以幫助英國企業在能源價格飆升之際渡過危機。這項計劃將為企業的天然氣和電力能源批發價格設定上限,自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並持續六個月。
9月23日,卓慧思政府還宣布了450億英鎊的一攬子減稅計劃,包括下調公司稅、最高稅率、所得稅基本稅率,大幅削減印花稅等等,以提振即將陷入衰退的英國經濟。此次減稅規模超過了1988年戴卓爾夫人執政時期推出的減稅措施,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認為,這是英國自1972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減稅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理論上,它短期內會支撐經濟增長,也會推高通脹。但在外界看來,英國此時推出減稅政策壓力非常大,很可能「推高通脹」的影響將遠超「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得不償失。
新計劃令英國的資產嚴重縮水,投資者並不看好其計劃,認為大規模減稅會增加借貸、加劇通脹,且讓英國央行加息的努力白費。投資者對英國經濟的信心逐漸減弱。
英國股市持續走低。
當英國財政大臣關浩霆上周宣布減稅計劃之後,英國國債在周一慘遭歷史上最大的單日拋售,英鎊兌美元匯率在周一(26日)亞洲時段一度跌至接近1.03的歷史低點。
據外媒報道,自卓慧思9月5日上任以來,英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總計損失至少5000億美元。從債市來看,英國政府債券指數已經蒸發了1700多億美元,以英鎊計價的投資級債券(標普評級為BBB及以上的公司債券)損失了290多億美元,以英鎊計價的垃圾債券(標普評級為BB及以下的公司債券)下跌了14億美元。
從股市看,作為英國經濟晴雨表的富時350指數這段時間累計下跌4.5%,市值蒸發了超過3000億美元。
英國媒體頭條競相報道了對卓慧思政府經濟戰略的擔憂。「保守黨的經濟災難」、「英鎊危機加深」,媒體認為卓慧思新政面臨「失控」。
英國報紙的頭版報道。
外界猜測,英國央行近期或將采取緊急行動。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皮爾27日說,政府的減稅計劃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後,央行可能會在11月的下次會議上「大幅」加息。
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高級分析師認為:「由於對經濟前景和卓慧思政府政策方向等問題感到擔憂,人們對英國的信心受到衝擊……只有收回減稅和減少開支,才有可能明顯恢復樂觀情緒,但政府固執己見。」
目前,英國經濟增長乏力,加上能源危機和嚴重通脹,民眾生活成本陡增。去年冬天以來,英國通脹率居高不下,今年4月至7月已接連創下40年來新高。英國商會預測,英國經濟將在2022年底前陷入衰退,通脹率將飆升至14%。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特別是激進的關稅立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批評。更加諷刺的是,視中國為敵人的美國人佔比正明顯下降,與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美國財經頻道CNBC最新調查顯示,由於特朗普對關稅、通脹和政府支出的處理方式引發廣泛不滿,他在經濟問題上的支持率創下總統生涯新低。調查發現,在經濟議題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3%,反對率為55%,其中關稅政策是受訪者整體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49%受訪者反對全面徵收關稅,認為對美國工人、通脹和整體經濟不利,也有60%受訪者不滿特朗普處理通脹的方式。
AP圖片
調查又顯示,特朗普連任帶來的經濟樂觀情緒已經消失,現時有更多美國人認為經濟會比2023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差,對股市急劇轉向悲觀。57%受訪者認為,美國很快會陷入或現時已陷入經濟衰退,比去年3月的同類調查多17個百分點。
參與此次調查的民主黨民意調查機構哈特事務所(Hart Associates)的合伙人坎貝爾表示,特朗普二度執政的初衷就是改善經濟,但到目前為止,人們並不滿意他們看到的結果。
該民意調查於4月9日至13日對1000名美國人進行,誤差幅度為3.1個百分點。
當地時間4月18日,包括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數十名國際頂級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份「反關稅宣言」,批評特朗普政府當前正在實施的單邊關稅政策,稱其「誤入歧途」。
宣言的一些知名簽署者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克曼和史密斯,經濟學家、前德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拉姆,以及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曼昆。
宣言說,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出於對普通美國人面臨經濟狀況的錯誤理解,預計美國工人將承受這些判斷失誤政策的衝擊,包括物價上漲和自身造成的經濟衰退風險。
宣言又說,美國威脅並對其他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是使用錯誤和臨時的公式計算的,沒有經濟現實依據。
本屆美國政府信仰單邊關稅政策,多名核心總統經濟團隊成員言必提美國獨立後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及其秉持的以高關稅保護美國製造業的政策立場。
對此,參與聯署的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政府曲解了美國歷史,自由地生產和貿易,是美國建國以來取得經濟成功的根本之道。
「反關稅宣言」獲得逾千個簽名。
而在特朗普幾番對中國加徵關稅、激化對華貿易戰的同時,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卻降溫了。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不再「負面視華」的美國人五年來首次增加了,對中國的總體態度略見緩和。
從黨派差異來看,共和黨支持者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幅度更大。與去年相比,稱中國為「敵人」的共和黨人比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在民主黨人中,該比率也減少了6個百分點。
皮尤研究中心上月底對36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4月17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7%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雖然仍屬高位,但較去年下降4個百分點,是五年來首次出現明顯回落。
皮尤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大多仍然負面,但態度確實有所緩和。」
盡管如此,在對華貿易這一問題上,美國公眾顯得更為審慎。調查發現,46%的美國人認為美中貿易對中國更有利,不過,僅有少數人相信加徵關稅將改善美國經濟或他們自身生活的狀況。
此外,認為中國為「美國敵人」的比率降至約三分之一,低於去年的42%。在「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這一問題上,42%選擇中國,較2023年同類調查減少8個百分點。
由於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宣布對華加徵高關稅,雙邊貿易受到衝擊,地緣對抗日趨緊張之際,美媒坦言,這一緩和跡象頗出人意料。因為美國兩黨近年均強硬對華,特朗普也指控中國對美國的貿易行為已使美國工業空洞化。
換言之,對於特朗普針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和政策,美國民眾並不買賬。而就在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徵145%所謂「對等關稅」後,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互進行關稅報復已經使雙方貿易戰陷入僵局。中方已明確表示,除非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展現尊重,才可能與美談判關稅問題。